南昌市僑聯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僑聯工作新模式
僑聯活力在基層,在中國僑聯指導下,江西省僑聯加強基層僑聯建設,選樹典型示范帶動。近期在中國僑聯公眾號上,刊登了南昌市僑聯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僑聯工作新模式的報道。新的起點,全省各級僑聯要推廣“南昌經驗”,讓僑聯工作更加精彩!
夯實基層組織,建設“楓橋經驗”僑界特色版——
南昌市僑聯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僑聯工作新模式
近年來,南昌市僑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實中國僑聯和省僑聯關于加強基層僑聯建設的要求,立足僑情實際,緊緊圍繞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為僑服務功能,推進僑聯基層組織建設與市域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楓橋經驗”僑聯特色版,積極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僑聯工作新模式。
標準化推進,破解基層社會治理“堵點”
南昌市僑聯著眼市域社會治理實體項目建設與基層僑聯組織建設深度融合、標準化建設的總體思路,找準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著力點和結合點,在村(社區)級基層僑聯組織中推廣“456工作法”——建立全市一體化的“4個工作室”:矛盾調解室、心理咨詢室、法律援助室、僑法宣傳室;建成廣泛認可的“5好基層組織”:領導班子好、干部隊伍好、工作保障好、活動成效好、群眾反映好;健全承載群眾的情感地標和精神家園的“6支為僑服務志愿者隊伍”:幫扶解困志愿者服務隊、法律咨詢志愿者服務隊、矛盾糾紛調解志愿者服務隊、文明志愿者服務隊、心理咨詢志愿者服務隊、文化宣傳志愿者服務隊。2021年,累計投入100余萬元進行基層僑聯組織示范點標準化建設。 為完善軟硬件建設,全面整合縣區僑聯、市僑聯律師服務團、市僑聯駐人民法院調解服務隊、村(社區)僑胞之家志愿服務隊等各類資源,注重有效發揮村(社區)僑聯組織“4個工作室”和“6支為僑服務志愿者隊伍”功能和作用,出臺《關于開展市級基層僑聯組織示范點創建活動的實施方案(試行)》,明確“路線圖”“任務書”,實施標準化。實施過程中,跳出就僑聯抓僑聯的視野,拓寬服務對象的范圍,由僑胞僑屬向轄區群眾延伸,125位律師,39名矛盾糾紛調解員,近700人的各類志愿者活躍在全市104個基層僑聯組織中,關注基層僑聯組織社會治理需求,幫助基層僑聯組織健全管理制度,疏導心理化解矛盾糾紛,維護歸僑僑眷和群眾合法權益,推動服務基層關口前置,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有效維護了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合法權益,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基層化解社會矛盾夯實了基礎。 “四室”聯動,破解基層社會治理“痛點” 出臺《南昌市僑聯律師服務團工作制度》《關于進一步健全涉僑民事糾紛工作機制,依法保障涉僑投資健康發展的意見》和《關于開展市級基層僑聯組織示范點創建活動的實施方案(試行)》,建立了全市僑聯系統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各種矛盾糾紛解決方式充分銜接、高效運作,實現“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鎮(鄉、街道)、各類問題就地化解”。 各基層僑聯組織推行設置矛盾調解室,在群眾“家門口”打造免費的“社會法庭”,調解隊伍由社區工作者、律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士組成,近年來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00余起。心理咨詢室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化解矛盾前置,預防“民轉刑”的重要關口。以東湖區公園街道上營坊社區僑胞之家示范點為例,南昌心靈家園成長中心的志愿者們,用專業知識為社區僑胞僑眷、居民提供心理咨詢和輔導服務,該團隊有社會工作師和心理咨詢師的專職團隊16人,為130多所學校、60多個社區的青少年學生和中老年弱勢群體開展心理健康、心靈成長、社會救助、社區治理與創新服務活動,服務覆蓋地域由南昌市各縣區向萍鄉市蓮花縣、吉安市遂川縣、撫州市樂安縣等地區延伸,承接南昌市僑聯、市民政局、市婦聯、團市委等單位的社會服務項目23個。法律援助室是市僑聯律師服務團長期免費為全市僑胞僑眷、居民提供法律援助的場所。其中,以市基層僑聯組織首席人民調解員寧天云律師為代表,在過去24年間為近5萬僑胞僑眷、老人、婦女、未成人提供了依法維權、普法宣傳、代寫法律文件(各類訴狀、遺囑、贈與書、見證書等)等公益性活動。為了進一步搞好“僑法”宣傳教育活動,全市各基層僑聯組織充分利用僑法宣傳室,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宣傳工作,營造全社會依法護僑的良好氛圍,增強了全社會僑務法制觀念,切實維護了歸僑僑眷僑胞的合法權益。 推進新時代“楓橋經驗”僑聯實踐,深化“四室聯動”提升工程,推進市縣鎮村四級矛盾糾紛調處與基層組織示范創建結合的實體化建設,多元調解平臺發揮示范效應顯現。運作3年多來,基本實現了“問題不過夜、矛盾不上交”,充分發揮了矛盾糾紛“減壓閥”的作用。 集成網格,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點” 從2019年“基層僑聯組織建設年”到2020年“基層僑聯組織推進年”到2021年“基層僑聯組織示范點創建年”,市僑聯在市域社會治理網格化上已從有效覆蓋向高質量服務的轉變一步步推進。已建成縱貫市、縣區、鎮街、村(社區)四級僑聯組織共114個,數量為全省第一,為群眾提供點對點預約掛牌式的全方位服務提供了支撐平臺,為群眾服務質量全省名列前茅。 通過構建“一網兩平臺多群”,及時傾聽僑聲僑情。運用互聯網手段,構建“一網(市僑聯網站)、兩平臺(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平臺)、多群(多個志愿者服務隊微信群)”的信息溝通處理模式,建立了“網上信訪”機制,在市僑聯官網上創建了“僑聲通道”,在僑聯微信公眾號設立“律師服務”子平臺,在村(社區)基層僑聯組織設立志愿者服務隊微信群,為轄區內空巢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等開展“一對一”的服務,涌現了“東湖公證歸僑僑眷服務站”、“‘僑大姐’心理咨詢室”、“南昌心靈家園成長中心”、“鐘雪花志愿者服務隊”、“海燕助僑聯心室”等特色典型,切實當好僑的“娘家人”,營造了愛僑護僑的良好氛圍,僑聯組織的覆蓋面和穿透力不斷提升。 將創新網格化治理作為推動社會治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基層僑聯組織社會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涌現了全省首家集線上線下服務為一體的“24小時不打烊”東湖公證歸僑僑眷服務站、南昌首家涉外法律服務中心“南昌市涉外法律服務中心”、全省首家以和諧文化為主題的江西華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僑胞之家”等一批網格化僑聯組織品牌。